被执行人上演“躲债戏码” 司法利剑破失信"隐身衣"
2025-04-02 19:36:47          来源:湖南法治报 | 编辑:王辉 | 作者:李文科 | 点击量:7158         

湖南法治报讯(通讯员 李文科)近日,永定区人民法院凭借果断且强有力的执行手段,成功破解一起被执行人精心策划的 “躲债戏码”,从最初的调解协议,到最终对被执行人实施司法拘留 15 日的严厉惩处,全过程彰显了司法的威严与公正,为解决 “执行难” 问题提供了典型范例。

300 万拆借纠纷,调解协议成空文

2018 年 4 月,张某等人因企业资金周转陷入困境,通过中间人牵线,向某建材公司紧急拆借 300 万元资金。之后,围绕该笔款项的归属问题产生争议,经司法鉴定明确款项应归还建材公司后,某建材公司无奈之下将张某、张家界某合作社及湖南某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等三被告起诉至永定区法院,要求其返还欠款。直至案件进入诉讼阶段,三被告仍拖欠本金 279 万元及相应利息。2024 年 5 月,永定区法院正式受理这起不当得利纠纷案。

在法院的主持调解下,2024 年 6 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三被告承认欠付某建材公司借款本金 233 万元,并承诺将按照约定的分期方式逐步偿还欠款 。然而,调解协议生效后,三被告并未遵守承诺,未按期履行还款义务,该调解协议沦为 “空头支票”。某建材公司于 2024 年 9 月,不得不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立体查控全方位,撕破 “隐身衣”

面对被执行人采用的 “拖字诀” 战术,永定区法院执行局迅速行动,启动 “线上 + 线下” 全方位、立体化查控机制。执行干警充分利用 “总对总” 系统,对被执行人的银行账户进行冻结,并全面查询其工商登记信息、证券资产、车辆情况、保险及公积金账户等,同时依法查封了张某名下的房产。此外,执行人员亲赴中湖乡、南庄坪等地,实地核查相关企业资产状况,并积极联动工商、证券、保险等多部门,广泛追踪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

在 2024 年 9 月至 11 月期间,法院针对三被告发布限高令,限制其高消费行为,并将他们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通过信用惩戒手段对其施压。尽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截至 2025 年 2 月,实际执行到位金额仅为 5400 余元,执行工作遭遇严重阻碍。

司法拘留出重拳,打破执行僵局

“张某,请立即到法院履行义务!” 近日,永定区法院依法传唤被执行人张某到法院。执行法官秉持耐心与专业,向张某详细阐释相关法律法规及拒不履行义务的严重后果,希望其能主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然而,张某毫无悔意,不仅未认识到自身错误行为,还明确表示拒绝履行还款义务。鉴于此,永定区法院果断依法对其作出司法拘留决定,张某也因自己的违法行为付出了相应代价。这一 “铁腕重拳”,彻底击碎了失信者企图 “躺平赖账” 的侥幸心理。

据悉,张某被拘留两天后,深刻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主动联系执行法官,诚恳表示对自身错误行为的反省。目前,张某已联系家属积极筹款,力求尽快解决欠款问题。

司法亮剑强警示,传递信用信号

从案件调解到强制执行,从全面财产查控到实施司法拘留,永定区法院始终秉持 “查控无死角、惩戒无余地” 的执行策略,为这起复杂的执行案件画上了阶段性句号。这场执行攻坚战,不仅为企业挽回了部分经济损失,更向全社会传递出清晰而强烈的警示信号:任何妄图通过 “隐身” 手段逃避法律责任的行为,都必将被司法利剑无情刺破。法律尊严不容践踏,司法权威必须捍卫,“守信者赢、失信者惩” 的社会信用体系正在逐步完善 。

责编:王辉

一审:曾金春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联系我们
广告热线:0731-84802118 湖南法治报官网ICP备案号:湘ICP备19000193号-3 版权所有:湖南金鹰报刊社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法治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